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实现月球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
为落实习主席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指示,宣传探月工程“三步走”目标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及意义,普及航天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面向国内外高校、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开展以“嫦娥归来”为主题的VR/AR设计大赛。

-
教育应用类:
以VR、AR或MR技术融合探月工程技术、科学成果和场景,作品可用于中小学及大学的科技课堂教育或其他教育领域里的应用。
-
音视频媒体类:
注重沉浸体验,充分利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的特性,体现探月工程技术、科学成果及场景,作品可应用于大型展览及科技馆公共教育等场所。
-
网络媒体类:
作品需要注重大众传播效应,体现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实现对社会公众的科普作用。
游戏类:
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展现虚拟现实独特的魅力,将与探月工程有关的主题设计成游戏。
其他创意类:
参赛者可以月球探测“绕、落、回”为主题充分发挥创意及想象,制作微电影、绘画、征文等区别于以上类别的其他类型作品。

面向国内外中学、高校、工作室、科学院所、VR、AR专业制作公司、工作室和社会大众,不限专业、不限职业和年龄,可以个人、学校和单位身份参加。如果以团体名义参赛,则人数不超过5人。

大赛流程分参赛作品征集、评选和颁奖三个阶段。
征集:征集时间截至2018年9月;
评选: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评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颁奖:向社会公众展示相关作品,并进行颁奖,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大赛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以及最佳创意奖10名;本次大赛设立总奖金50万元人民币整,其中一等奖20万人民币整;二等奖10万人民币整;三等奖5万人民币整;最佳创意奖奖励航天文创工艺品1件,每个获奖者均颁发大赛获奖证书。

-
作品主题明确鲜明、健康向上,立意新颖、可视性强。以探月工程相关内容为题材,发挥创新思维。
-
作品要经过编辑处理,情节完整,表达流畅,画面稳定,字幕齐全,声音清晰,表现手法新颖,并且内容要紧扣主题。
-
影视作品时长:2到10分钟,最长不得超过10分钟。作品为原创,严禁抄袭,一旦发现,作品作废。
-
VR由于处于创新高速发展阶段,本次VR将不限制形式,欢迎广大参赛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大赛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
参赛人员须按附件(详见附1)格式填写参赛人员信息表(包括200字以内的参赛作品介绍),汇同参赛作品一起提报。

参赛作品及参赛人员信息表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大赛邮箱([email protected])或用光盘或U盘拷贝,快递给大赛组委会。
联 系 人:曾迎,腾飞,胡睿。
联系电话:010-88100676,传真:010-88100516转830。
收件地址:100037,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院航天科技大厦403室。
附件:嫦娥大赛报名表 点击下载

- 主办机构
-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 中国宇航学会
- 承办单位
- 太空探索杂志社
- 北京见证腾飞广告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 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
- 北京翔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 中国航天基金会
-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文化交流协会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 中国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