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程成果 > 正文
嫦娥五号任务一周年系列回顾——箭指苍穹
发布时间:2021-11-24  字号:
 

  一年前的今天,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看点1:窄窗口发射


  发射窗口是运载火箭能满足奔月转移发射需求的点火时段,由于文昌地区台风及强热带气旋、高空风、强降雨、雷暴等气象条件非常复杂,可想而知,窗口越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发射风险越大。决定发射窗口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发射场与目标点的相对位置、火箭残骸安全落区、发射探测器(卫星)入轨后太阳光照时机、测控弧段、月面着陆区、月面起飞时间、再入返回时间等等,发射约束条件越多,发射窗口就越窄。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可靠实施,就需要解决射向范围、航落区安全、上升段测控和火箭滑行时间约束下的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设计难题。



看点2:火箭落区精准


  低温运载火箭二级滑行过程中,推进剂品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而滑行时间越长,对低温动力系统启动越不利。为此,火箭系统进行了大量地面试验,此前长征五号三次飞行对型号长滑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考核验证。嫦娥五号任务火箭航区必须飞越菲律宾群岛上空,助推器落区位于菲律宾以西,整流罩落区位于菲律宾以东,芯一级落区位于太平洋海域。多弹道发射使子级残骸落点散布区域出现显著的横、纵向散布,因此必须在任务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射向散布范围,优化航落区安全。针对变射向、变滑行时间多弹道奔月发射方案的横、纵向散布,科研团队进行了多轮优化设计。最终,火箭残骸准确落在预定海域。



  看点3:多弹道,“移动打靶”嫦娥五号任务发射阶段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多弹道发射,即在连续3天内,每天有5条起飞时刻间隔10分钟的标称弹道,均匀覆盖50分钟发射窗口。多弹道的目的,就是要在地月相对运动过程中,实现起飞点不同、目的地相同的“移动打靶”。运载火箭只要在发射窗口内点火起飞,并将探测器送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就可以按照完全相同的时刻、飞越高度、入射倾角、光照和测控条件飞抵近月点。通过详细的轨道设计、运载火箭各系统的出色发挥以及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嫦娥五号探测器以非常高的精度被送入预定轨道,为后续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闭】    【打印】